时间:2019-12-09 11:24:06 来源:网络 作者:本站编辑整理 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就可随维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在体内转移与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限短。二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分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并给无土栽培作出了榜样。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应部位反应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剂,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
7.对“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
A.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B.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C.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D.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8.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B.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C.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操作。
D.前者针对“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针对“内服”而言。
9.“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 )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C.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10.“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中的“生理变化”指的是 ( )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使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参考答案:ADAD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11.从第①段看,白居易有关诗歌的观点包括哪两方面?(6分)
答①
②
12.从第①段看,诗歌为什么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4分)
答:
13.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4.第②段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这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答:
15.本文的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诗歌的看法过于“偏激”之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1.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②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12.因为诗歌是“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成的,所 以,能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13.儒家传统的观点,或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14.①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
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
15.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孟尝君出记①,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计会:算账一类的事。③责:通“债”,债券。
16.用现代汉语学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答:
17.冯谖为什么要火烧债券?(6分)
答:
18.从这段文字上看,孟尝君与冯谖相比有什么不足之处?(4分)
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请指出诗中颔联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4分)
答:
2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参考答案:
16.驱车到了薛地后,让小吏召集应当还债的百姓,请他们全都来核对债券,核对一遍 以后,假借债主的命令,把百姓所有的债一笔勾销了,趁此火烧了全部债券。百姓 高兴地欢呼 万岁。
17.冯谖为了树立、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火烧债券,是为了赢得民心。
18.孟尝君不理解“市义”的作用,相比之下,在政治仕途上,他没有冯谖看得透,看 得远。
19.对偶、比喻。借景抒情。
20.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怀念崇敬之情,对当时朝廷官员的失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报国的雄心壮志。
五.作文(60分)
21.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好准备,这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道理。请以“准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参考答案:略